中午刚到饭点就人头攒动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,深夜仍有食客专程赶来……新湖农场这家面馆凭什么这么火?答案藏在一碗面的“灵魂”里——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的土碱!
在新湖农场,有一家名为“百年碱香”的臊子面馆成了当地最热门的美食文化打卡地。吸引食客的不仅是那香浓入味的臊子和筋道弹牙的面条,更是那股独一无二的清鲜——这独特的滋味,源自一项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。
“面条口感特别好,尤其那股鲜味,别处真吃不到!”专程从五家渠驱车前来的李女士赞不绝口。
面馆负责人王娟笑着揭晓秘诀:“这口鲜,关键就在我们用的土碱!这是用本地碱蒿子,严格按照国家级非遗的老法子烧制出来的。”
走进面馆的非遗展区,一块珊瑚蓝色的土碱块静静诉说着它的故事。新疆戈壁滩上生长的野生碱蒿子,百年前就被当地屯垦群众用于烧制土碱。这种天然纯碱不仅曾是生活好帮手,用它和出的面,其筋道爽滑的口感远超普通食用碱。
展开剩余71%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主要流传于新湖农场、芳草湖农场等地。每年9月,职工群众砍下戈壁滩的碱蒿子晾晒,在特定地点开挖带通风道的土窑,经过持续焚烧、封闭冷却、铁钎取碱等多道复杂工序才能制成。非遗传承人田希云,曾获“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”“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”称号,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门濒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。
曾经,这项技艺仅靠老人口传心授,面临失传风险。如今,新湖农场创新探索“非遗+餐饮”模式,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。
在新湖农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王娟开了一家以经营土碱面为主的饭馆,饭馆自开张以来生意红火。
“现在每天能卖出400多碗面,不少客人吃完还会特意买些土碱面带走。”王娟欣喜地说。
一碗面,不仅饱腹,更承载文化。这碗融合了国家级非遗基因的臊子面,已成为新湖农场一张闪亮的特色美食文化名片,让深藏戈壁的古老技艺在氤氲的烟火气中焕发出蓬勃生机。
农场将以这家面馆为起点,打造“碱蒿子非遗文化节”,通过直播带货、沉浸式技艺展示、研学体验等多种方式,让这门承载着兵团人智慧和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遗技艺走得更远、更广。
“到新湖农场,一定要打卡‘百年碱香’,品尝这口带着两百年戈壁智慧的独特风味!”新湖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工作人员张静表示。
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
特约通讯员:张 静
编 辑:鲍 飞
一 审:张新慧
二 审:孔德华
终 审:牛宏君
发布于:山西省